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的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中国式现代化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基础和内驱动力,新质生产力巨大潜能的激发和解放,内在地要求完善和发展新型生产关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与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关键作用,是推动新型生产关系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措施。
发挥关键作用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体现为新时代先进生产力水平的跃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系统中最活跃的要素,其对生产力要素系统中的其他要素发挥着持续不断、效果日强的赋能作用。知识产权作为科技创新成果中的精华,是科学技术的核心,在生产力要素系统中的作用更具活跃性、高效性和实用性,是创新链和产业链中更具价值的生产成果,成为新质生产力中的关键要素。
知识产权作为新质生产力中的关键要素,其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知识产权作为科技创新成果中的精华,本身就是新质生产力要素系统中的关键成员。一方面,集创新之大成的知识产权作为生产要素,进入生产过程,使生产过程转化为一种创新创造过程,其结果或者创造新产品,或者提高劳动效率,或者提高生产效益,促使经济发展呈现质量效率型的高质量发展模式,此时的生产力更具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新质”特征。另一方面,知识产权作为科技创新成果的精华,通过对全球技术革命趋势的把握,自觉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凸显新质生产力的“先进”特征。另外,知识产权制度通过“给天才之火添加利益之油”,内生激励创新动力机制的形成,实现经济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发展,进一步强化了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主导作用。
知识产权对生产力要素系统中的其他要素具有组织、优化作用。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属于稀缺资源,无论是其创造还是转化运用都体现为一种创造性劳动。知识产权的创新创造和转化运用,首先要筛选、凝聚和组合高素质的劳动者,组织和优化创新团队和创新方向,形成创新创造合力,实现生产能力的叠加和跃升。同理,知识产权的创新创造和转化运用过程,还要对先进生产工具、适宜劳动对象进行必要选择和合理配置,必要时需要同时去创新或创造新的生产资料。经过组织优化后的高素质劳动者运用优选配置先进的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通过复杂的劳动加工,才会产生新创意、新方案、新产品、新方法等。可见,知识产权通过对生产力要素系统中其他要素的组织、优化和赋能,产生乘数和倍增效果,成为新质生产力中的关键要素。
知识产权对生产力系统中的其他要素具有武装、赋能作用。知识产权不仅是生产力要素系统中的一员,而且它通过对其他各要素的武装、赋能,进而达到生产力整体跃升的效果。对于劳动者而言,知识产权在优选凝聚高素质劳动力的基础上,要求现有劳动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自觉、快速适应数字化、智能化等创新环境要求。对于生产工具而言,知识产权对生产工具的武装,已经成为现代生产资料体系革新的决定性力量,以知识产权为主要特征的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自动化制造设备等全新生产工具系统,日益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标签。对于劳动对象而言,无论是既有劳动对象的开发和利用,还是诸如新材料、新能源等劳动对象范围的拓展,都有赖于进入生产过程的知识产权赋能。知识产权特有的赋能生产力各要素的运作方式,决定其成为新质生产力要素系统中的关键。
协同产业发展
发挥知识产权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关键作用,主要路径在于知识产权与产业协同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新质生产力的基本特征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创新驱动,通过促进和保护科技创新,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进而带动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与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务必要兼顾知识产权资源与制度的双重功能。资源意义上的知识产权,是科技创新成果中的精华,通过技术供给机制,在创新链能够融会贯通、催化发酵生产力各要素,形成整体生产力的跃升;在产业链可以自觉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孵化新兴产业,加速产业升级换代,进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制度意义上的知识产权,是保护科技创新的法律制度,通过其制度供给机制,发挥知识产权政策激励功能,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等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和有机聚合,将知识产权制度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的强大动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水平。
在当今信息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依托,集聚了诸如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数据、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大规模知识产权。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与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构建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和知识产权无所不在的智慧链体系,实现知识产权对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有效配置和赋能,充分发挥数据资源可复制、可共享的禀赋,新质生产力的先进质态就可得以充分彰显。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与产业协同发展机制,中心工作在于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强知识产权强链护链能力,激发和解放新质生产力所蕴含的巨大潜能。在创新链,围绕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强化产业技术发展与知识产权协同联动,推进知识产权针对性布局;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产业专利导航服务体系,通过专利导航项目提高研发起点,规避研发风险。在产业链,关键是推动知识产权需求与供给精准匹配、有效对接,尤其是重点产业链上下游知识产权协同运用;重视将自主知识产权转化为技术标准,发挥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等优势,做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在服务链,推动知识产权服务融入产业科技创新全过程,强化知识产权普惠服务,通过健全知识产权信息咨询、转化运用、法律保护等服务体系,降低知识产权风险;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强化知识产权增信功能,消除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过程中融资难、融资贵等堵点,畅通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渠道。
(作者系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教授)
省政府机构
地方知识产权局
[网站地图] 主办:陕西省知识产权局 地址:陕西省政府(新城大院内) 电话:029-63916880
陕ICP备05009080号-1
网站标识码:6100000014
陕公网安备 610102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