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韩城市知识产权、教育、科技主管部门,各有关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有关单位:
现将《进一步提升高校院所专利转化运用效益形成长效机制若干措施》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实施。
陕西省知识产权局 陕西省教育厅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
2025年8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进一步提升高校院所专利转化运用效益形成长效机制若干措施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的决策部署,深化落实《陕西省推进落实<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工作措施》(陕政办发〔2024〕11号),畅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途径,盘活高校院所专利,提升高校院所专利转化运用效益,形成专利转化运用长效机制,促进高校院所专利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新动能,现制定如下措施。
一、聚焦产业发展,持续发力盘活存量专利
(一)加大增量专利动态盘点力度。支持高校院所对2024年以来新增专利开展盘点入库,丰富专利技术信息内容,运用人工智能手段,面向产业和企业创新需求开展定向专利检索分析,精准匹配一批具有转化价值的专利成果和潜在合作高校及科研团队。指导高校院所在存量专利盘活系统(下称“盘活系统”)(https://www.patentnavi.org.cn)如实反馈转让、许可、作价入股和产业化等交易信息,便于需求企业检索查询。探索建立专利转化数据监测统计分析机制,对专利转化的效果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推动全省高校院所专利转让率、许可率和产业化率等科学提升。
(二)精准匹配高校院所创新资源。指导国家知识产权运营(陕西)先进技术转化平台(https://www.jmrhip.com)开发专利技术与企业需求智能匹配模块,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集中筛选优质成熟的高价值专利及适宜转化的目标对象,有组织的进行路演推广。支持高校院所利用概念验证、中试平台等,对技术尚不成熟,但具有一定市场前景的专利技术进行二次开发,加快专利产业化进程。
(三)深入开展线下专利技术对接。依托国家知识产权运营(陕西)先进技术转化平台建立“供需清单式”专利技术转化对接机制,持续发布产业应用场景需求、行业共性需求、企业特色需求清单,对有转化需求或者合作意向的专利成果,积极组织相关企业赴高校院所或者邀请高校院所团队深入企业、园区、市(区)开展“一对一、面对面”交流对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高校科技成果展、高价值专利大赛等活动平台作用,因地制宜分产业领域组织路演推介、交易撮合等形式的专利转化对接活动。鼓励通过西部产权交易所等交易平台开展专利交易,提高知识产权交易活跃度。
(四)充分利用盘活系统开展线上对接。各市要加强宣传辅导,提高本行政区域内各类创新型企业(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库入库企业、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国有企业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备案企业等)在盘活系统中订阅、评价和对接专利技术的活跃度,或组织企业在国家知识产权运营(陕西)先进技术转化平台开展专利对接活动。高校院所要在盘活系统中对企业提出的需求及时评估反馈。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通过“大手拉小手”等方式吸纳中小企业专利技术和产品进入供应链。
二、加强制度建设,激发专利转化运用动力
(五)不断提升新增专利质量。支持高校院所建立以产业化前景分析为核心的专利申请前评估机制,实施《专利申请前评估规范》地方标准,杜绝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的专利申请。综合运用优先审查、快速审查、集中审查、延迟审查等多种模式,满足创新主体多元化需求。充分发挥陕西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西安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快速预审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西安代办处优先审查通道作用,提升专利布局质量和效益。根据后端专利转化效果,对转化运用较快的领域和转化率较高的专利申请人给予优先审查等激励政策,形成正向反馈机制。建立陕西省专利代理机构和专利代理师信息公开机制,增强对专利代理服务的辨识度和匹配度。支持高校院所树立“优质优价”导向,采用专利代理服务政府采购需求标准,促进提升专利代理质量。
(六)积极采取多种转化模式。深化“三项改革”落实成效,推广“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模式。广泛应用专利开放许可模式,支持高校院所梳理一批质量高、市场前景好,特别是授权满三年且尚未实施的优质存量专利,制定合理许可条件,促进专利“一对多”的许可实施。支持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突破“一次性买断”的传统模式,探索采取前期“零门槛费”,后期“分期支付”、“里程碑支付”、“提成支付”等专利转化运用新模式,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打造专利转化典型示范。
(七)完善高校院所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推动高校院所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机制和转移转化决策机制,调动知识产权转化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高校院所推进技术转移、资产管理、图书情报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建立健全贯穿创新全过程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按照专利的技术成熟度和商业价值,加强分级分类管理,确定运用保护策略。有序推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省科技专项实施财政资助科研项目形成专利的声明制度,提升财政资助科研项目的知识产权产出质量和管理水平。指导高校院所优化涉及专利的评价激励政策,破除唯专利数量导向。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在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知识产权课程,加快复合型、专业化专利转化服务人才培养,开展专利转化制度创新和实践探索研究。
(八)强化知识产权金融支持。用好科技企业贷款和知识产权质押等政策,落实好《陕西省知识产权金融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2025-2027年)》,强化对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服务,促进专利转化运用。引导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概念验证等偏早、偏小项目实施。积极稳妥推进知识产权保险、证券化等工作。引育市场化专业化知识产权运营和评估机构,推广《专利评估指引》。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建设知识产权生态综合试验区,强化政策集成和信贷支持,打造知识产权多元化金融服务“高地”。
(九)加快培育专利密集型产品。引导支持中小企业加速技术升级迭代,加快培育一批专利密集型产品。组织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专精特新等企业以专利产业新形成的专利产品为重点,加大备案工作力度。组织实施商标品牌价值提升项目,强化商标品牌与专利密集型产品培育组合效应,引导更多企业将硬科技转化为好产品,打造成好品牌。通过专交会、农高会等加大对专利密集型产品的推广宣传力度,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快速成长。
三、强化多元服务,构建专利转化运用生态
(十)完善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实施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培育一批以专利产业化为成长路径的样板企业。建立企业专利技术需求常态化调查反馈机制,引导企业梳理需要外部协同解决的关键技术难点和核心预期目标,提出技术创新需求。组织实施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灵犀计划”,构建“需求牵引、匹配增效、对接落地、金融护航”的全链条服务模式,提高专利技术到市场转化的便利性、可及性,通过一链一策、一企一案,打造一链群一生态。推广实施《企业高价值专利培育规程》地方标准,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等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
(十一)加强专利转化服务体系建设。招引具备合规确权、评估交易等专业服务资质和能力的知识产权运营机构,打造“保护—转化—交易—金融”一体化体系。支持高校院所建成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内部运营机构,支持相关产业园区高标准建设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选派知识产权特派员入驻重点创新主体开展点对点服务。发挥高校院所技术转移中心、市场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机构资源优势和服务特长,培养一批知识产权运营官。鼓励引导各类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和市场化服务机构在盘活系统专利转化资源库中筛选高价值专利,为供需双方提供集成化专利转化运用解决方案。鼓励商业咨询、专利代理、创业评估、技术转移等服务机构深入高校院所和企业,协同开展专利转化运用服务。
(十二)强化产业专利导航服务支撑。发挥好专利导航为创新定向、为竞争布局、为风险预警、为转化把脉的支撑作用,围绕我省34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组织实施重点产业专利导航项目,绘制可持续更新的“五个一”产业专利导航图谱,服务专利转化运用,推进高校院所创新资源与企业高效对接。完善和建设重点产业专题数据库,为产业转型、企业创新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服务等。向高校院所、企业免费开放“灵琐”检索系统(https://www.jmrhip.com),提高获取专利信息便利度,促进转化对接。
(十三)推动构建重点产业专利池。立足国际视野,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鼓励构建可持续运行的专利池,以内部交叉许可和对外打包许可等运营模式,按照规范化、市场化的原则,有效平衡专利权人和被许可人的利益,降低专利许可交易和技术推广成本。推动专利和标准协同发展,打通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的发展路径。
相关链接:
省政府机构
地方知识产权局
[网站地图] 主办:陕西省知识产权局 地址:陕西省政府(新城大院内) 电话:029-63916880
陕ICP备05009080号-1
网站标识码:6100000014
陕公网安备 61010202000245号